「聚像」绘画与无解的答卷:关于谢南星的《无题(较快的)》
撰文:孟宪晖,在当代艺术工作中时常惦记历史的独立写作者、策展人。
观看并评论谢南星的绘画常常像试图完成一份没有答案的考卷,我相信很多人在面对他的作品时会陷入一些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的茫然,但又仿佛不得不说几句的窘境。这源于他不愿事无巨细地就作品本身讲解自己所思所想,而在其他的一些场合,对时事的一些态度又会从他始于欲言又止最终勉为其难的只言片语中渗透出来,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谢南星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类似“黄老邪”的存在。
“你看不见我”这一展览标题连同海报本身即已透露出欲盖弥彰的意味,斜插横亘于展厅的巨大墙面有效地利用了建筑空间提供的视野和一根立柱,让观众随着身体的前行而揭示出新的视野。两组三联画显然将主题锚定在女性形象上,因而我更愿意从展厅内部向外推进理解。
《无题(较快的)》呈现出一种古老的仪式氛围,左侧一幅中丑陋的长者或是具有权力的人端坐着自拍(属于当下的行动方式),漫天的纸张仿佛欢庆的飘带,这种与整体环境相悖的行为却构成了类似通灵的场景。中央众人跪拜的场景其左右画面的关联自不待言,只是艺术家将画面悬挂的高度和位置很自然地将观众也包含了进去,即使站着观看绘画也要对着一堆屁股,这种恶作剧般的趣味很有谢南星的风格,当然,描绘作品的艺术家本人在创作过程中也未能幸免。而右侧神祇般的两个雕像面带讽刺的笑容,被两侧重叠的笔触烘托起来,底部的雕塑骨架透露出即使被捧上神坛也难逃空虚脆弱的本质,这件作品可以是左侧人物的内心投射,也可以是乌合之众心中的图景。在模糊的时间线中,三件作品可以是同时发生,也可以作为连续的场景逐步推进。
这让我想到可追溯到公元前 24,000-22,000 年之间,被称为“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的文物。制作这尊小雕像的旧石器时代雕塑家绝不会将其这样命名,但这个现存最古老、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被发现时,18世纪初的学者坚持认为那代表了爱与美的女神,即使没有证据可以佐证其间的联系,这个名称还是流传了下来,人们获得的更多还是关于发现雕像的人的信息,而不是创造者。谢南星的绘画似乎就建立在破坏画面的基础上,也恰在此时,任何有关符号学和图像学的援引在这里都开始失效。或许,谢南星对图像也同样充满了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