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像」关于韦嘉创作中的8个词语

本期「聚像」我们聚焦于艺术家韦嘉的创作历程,通过精炼出的8个关键词:天使、走兽、荒野、花园、雕像、面具、躯体和少年,走入他醉与梦的艺术世界。这8个词语不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一窥韦嘉如何将个人的情感、思考与艺术史的对话融入到他的绘画之中,构建出一场充满灵性与哲思的创作旅程。

 

天使 Angels

天使形象在韦嘉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他们被描绘成长着翅膀的青少年男性,孤独的,或者成双结对地出现在画面上。天使首先与“飞”有关,身体的飞翔或心灵的放飞,显现出现一种少年心气下的叛逆式逃逸心理,天使进而引发出折翼与坠落——身体上的受伤与精神上的堕落。天使被韦嘉用来建构出一种青春期化的自我想象,并由此生发出一种纯真、脆弱,忧郁并敏感的绘画美学。天使,作为一种对现实生活与写实风格的双重逸出,构成了韦嘉绘画中最具灵性的一面。

 

走兽 Animals

在韦嘉的人体主题作品中,人体造型塑造与环境空间的铺陈、有机的笔触涂抹痕迹、颜料与工具的无机物质性,即绘画内容、绘画形式及物质,绘画的这三层语言交织在一起,指向了一种脱灵之后的混沌肉体,或者说那种纯粹自然性的基底存在。在这些作品中,韦嘉也模糊掉性别特征,回避掉特定的性别目光,把观看落在普遍性的原欲之内。因此,绘画的狂暴、粗蛮风格,爆发着走兽般的本性能量与物性欲望,无明却坦荡。

 

荒野 Wilderness

或者荒芜、空旷、沉寂,或者葱郁、幽深、生机勃发,韦嘉作品中的自然,总是指向荒或野。前者指向缺失之慌,如他绘画中灰烬般的夜色空寂;后者指向充盈之恣,如他画面里的山林与瀑布的激荡。在不同的阶段,韦嘉作品中的自然空间都是他不同心理状态的象征,它们如剧场或舞台,但同时也是戏剧与舞蹈本身,让空间客体成为了绘画自身的主题。

 

花园 Gardens

在韦嘉的创作中近年来才出现的花园,是自然逐渐被人化的象征。花园不同于荒野,不管是何种形态与状态,花园终究是园艺,是人类的作物。事实上,韦嘉的“花园”来自莫奈,在这个系列中,韦嘉似乎在向莫奈的晚期风格致敬,他探寻着一种近乎抽象的绘画,把花园的绚丽多姿转换成了颜色与笔触。一边是怒放的花园与画面,一旁却是画面内外的落寞画家。

 

雕像 Statues

韦嘉在作品中引用了不少艺术史图像,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雕像。与直接挪用图像不同,描绘一件雕像依然给绘画语言本身留出了表达与表现空间,不管是罗丹的《青铜时代》、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亦或是那些并不知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在韦嘉这里中都转换成了一种风格强烈的画中形象。而雕塑人体的底座设置与姿势动态的平衡,也给这些绘画作品增添了某种纪念性的静穆与古典主义的优雅。

 

面具 Masks

韦嘉的肖像式作品并不多,在这些以脸为核心的绘画中,面部总是有着明显的特意装扮,比如小丑的妆容,更常见的则是对上唇胡子的着重强化,在少年或者孩子的脸上画上小胡子,让原本清晰的性别身份反而暧昧不明。一张被有意装扮的脸,其本质是面具,用来扮演,用来掩盖,英文“人格”(person)一词其拉丁语的原义正是“演员的面具”。这些脸又有时被别的一双手摆弄与控制,仿佛被刻意炫耀,或者是被强迫暴露。在这些细节上,韦嘉的作品生出了精神分析维度上的思辨诗意。

 

躯体 Bodies

就题材与内容而言,韦嘉至少一半的作品中有人体,但是这些人物形象都是莫名的,非人格化的,除了身体姿势与造型体积,别无他物,仿佛只是在为画家的塑造与涂写提供一个理由。在这些作品中,韦嘉总是有意遮挡、模糊、隐匿,或者破坏性的描绘面部,去除人脸,是为了突出躯体,而去掉人格,让身体本身无名,反而让身体性的绘画,以及绘画的身体/本体获得了自在。

 

少年 Junior 

韦嘉绘画的开端从少年题材开始,并不是少年意气鲜衣怒马,却只是那般愁滋味的青春感伤,一个要开始面对自己人生的孤独者。在韦嘉这里,少年总是与花朵,与幻想一起出现,青春易逝尽白日,新雨初来花泪痕。“少年”就是他最初的纳西索斯式的自画像,绘画的,或文学的自己。

 

公众号名称:BJArtRe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