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之形:关于展望的《坍缩的几何学》
撰文:Jerome,专栏作者、独立研究者
在天体物理学意义上,“坍缩”表示物质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向内塌陷的过程。恒星的形成及衰亡都会经历坍缩。展望则将这个概念转置到其雕塑艺术的观念系统中,用以描摹物体演化的生命进程。借助于计算机模拟软件,他为观者呈现出常见几何体模型投入火山熔岩后所产生的变化。原本维持着静态平衡的几何体,在极高温的流体中开始坍缩、消融、瓦解,散为灰烬。然而,微观的尘埃继续坍缩,最终再次重组为原本的形象。物质的存与灭、生与死构成无尽的循环。
粗砺的火山石没有光泽,棕红不均,天然具备孔洞。这些自然的气孔与同一展览内不锈钢仿制的石块中刻意刨出的规则几何体产生呼应。我们可以运用空间想象力在不锈钢材质的雕塑里“看见”那些“空”的几何形状,它们在理念的层次上存在。而火山岩材质的几何雕塑则是实在的、物质性的,雕刻机在冷却的熔岩上复现出几何体刚进入坍缩过程时的形象。可见,对展望而言,几何学是抽象的,坍缩过程则是具象化的。
石膏几何体对于每个学习过绘画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然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完美的、绝对的几何形体。几何学乃是一道观察与认知世界的目光。明朝末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将研究图形空间关系和形式度量的这门学科翻译作“几何”。二字在中文里本就有衡量大小与数量的意涵,并且几何又与其原文geometria词首的geo发音近似。时至今日,当代几何学的空间概念远比欧几里德系统下的空间更加抽象,其研究范畴亦当然包含了“坍缩”导致的流形。
展望用类数学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独特的“形学”(几何学的另一译法)。他提出十条公理,其第一条即“几何石膏像不等于几何学”。这十条简短的断言,符合直觉,更耐人寻味。在此,我们与其将所谓的“公理”看作是不证自明、理所当然的事实,不如将其定义为特定逻辑系统中先于一切证明的前设。这十条公理正是展望的“自我立法”,是他为创作预设下的规则,限定其自由表现的欲望与范围。它们并不一定要完美契合逻辑推论,却足以将看似矛盾的两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具象与抽象、自由与限制、自然与人工、存在与虚无,辩证的戏剧于此上演。坍缩的几何学,恰是最具悖论意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