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我的夏日欢愉:关于瑞安·甘德的《创意机器》
撰文:姚斯青,常住北京的寒冬和南方的神秘水泽,不称职的猎物和一般称职的观察员。
虽说已经入秋,但我一闭上眼还是能潜回到那个日色明亮的中午:在安静的元美术馆晃悠,笑着看完了展览“你看见的不是我看见的”。这个以观念作品为主的展览,老练又活泼,没什么故作神圣/奢华/炫目的面孔,也没有什么“注意力经济”之下的焦灼感,而是处处充满了友好的、尊重观众心智(mind)的互动性。进了门之后,沿着环形展线顺时针走动,遇到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英国艺术家瑞安·甘德(Ryan Gander)的《创意机器》(Idea Machine)。
这里有一个嵌入墙面的黄铜铭牌,还有一个诱人的按钮,按下后会从铭牌上的缝隙里“吐”出一张小纸条。每张纸上都有一句话,描述了一个可实施的艺术方案,每按一下,你得到的概率是两千分之一,是瑞安慷慨分享出的他两千个脑洞的之一;当然你也可以站在那不走,一直按下去,这种不断得到一个“未知”的心理机制,微妙地与博彩相似,但你得到的却只是无用的艺术。能欣赏到这一层幽默感的观者,大致也就能意识到在场的所有观念作品都有两种基本特质:一是轻轻扭动着日常生活的惯性,制造充满惊诧和反差的场域,以带来陌生化体验;二是它们作用于观者的大脑而非眼球所激发的“趣味”标识,其中的互动性体验毋宁说是在等待一种智力完型,等待你默会一笑的瞬间。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如果说观念艺术有自己的造型法则的话,可能就是在外观上要求精确有效简约的视觉语言,摒弃任何附加的修饰元素。
在这件《创意机器》中,我们恰好能看到瑞安·甘德正是个中翘楚。铭牌、按钮、墙壁、热敏打印机和小纸条,所有的构件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亦即是说功能性的,像一件没有冗余的松弛拼贴,却在意念上构成一种紧致的整体性,这是基于艺术家很明确他要如何与观者一同玩耍,一同分享艺术在本质上的游戏精神。展厅中,另一位不断在大街上演示跌倒的艺术家也一样。在更深一层的抽象理念上,它们因为充满了对我们人类共同智性的尊重,而拥有了一种公共性。
说到作品如何扭转日常惯性的那些关节点,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墙壁”作为其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瑞安·甘德常觉得自己是个哲思者,我想他一定已经在头脑中仔细打量过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构成,比如本意是来制造区隔的墙壁,他就将之打开为艺术的通道。通过墙壁上的凸起物、按钮,我们与艺术连接;通过墙壁上的凹陷、洞穴,作为演讲者的小老鼠钻出了头(可参见其另一件作品《先知》)。每天都规约了我们活动范围的墙壁,每天都被熟视无睹地经过了,如今我们驻足于前,艺术向我们穿墙而来;墙壁当然也从来都是艺术赖以存在的重要场所,但古典时代的艺术往往暗示我们进入更高更永恒的世界,而当代艺术则谨慎地意识到对艺术家-观者之上下权力结构的拔除,一种更平等且民主的视角和声调必须存在。
于是,充当先知的小老鼠口中发出了九岁小女孩的声音,以一种更弱小的姿态引人倾听。我想,博学多才的瑞安·甘德也无疑是深谙圣经传统,但是他同时也懂得选择自己所在的位置,可能是观念艺术家更为重要且先在的职责,为了他所要传递的光明之物,那心智上引人微笑的一小团火光。这时候的他,多像一个中世纪的魔术师,童话里曾经有过的诸多幻想,比如取之不尽的魔匣或说话的动物等等,在他创造的世界里一一复现了。